俗话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句话出自首部养生典籍《黄帝内经》,而我要补充一点,我们常用的烹饪调味品不在此列,但它们的养生益处却不能忽略。
比如有一物就是厨房中的必需品,每家每户都有,在厨房的地位不亚于油盐酱醋,此物被李时珍誉为“纯阳”,养生特点是“无处不达,上能温肺散寒,中能暖脾除湿,下能润肾之相火元阳”,尤其善于温散脾胃中的寒邪,主肺中邪气咳逆,还能杀虫。
这一物就是花椒,花椒中有外皮和黑色的种仁,而养生用的是它的干燥外皮。在《神农本草经》中把花椒分为两种,说“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并且提出“秦椒味辛温,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发,久用轻身,好颜色,耐老,增年”。
蜀椒与秦椒的不同点在于“主邪气咳逆,逐骨节皮肤恶肌,久用之,头不白”。经过后来的书籍解释发现,“蜀椒”就是川花椒,而秦椒是普通的花椒,后来《本草纲目》将两者并为一类,说其养生益处一致,此言论沿用至今。
在《本经》之后,《别录》一书中新增花椒“利五脏,主除五脏六腑寒冷,伤寒。散风邪、通血脉,杀虫”,还说它“调关节,耐寒暑”。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花椒散寒除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益右肾之相火,杀蛔虫”;还说“花椒乃纯阳之物,入肺散寒,主咳逆;入脾除湿,主风寒湿痹,泄泻;入右肾补火”。
然而花椒对“肾火”的益处在实际应用中多为辅助,很少直接作为“主物”来用,《罗氏会约医镜》言简意赅的总结花椒“禀纯阳之气,导火归元,温脾暖胃”。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花椒的养生用法可以分为四类阐述。
一、用花椒养生可以温脾暖胃。
花椒禀纯阳之气,而且特点是“气温以热”,善于温散中交脾胃中的寒邪,正如《药性论》中说“主腹冷”,《金匮要略》中提出用花椒、干姜、人参以及饴糖搭档。
这个方法适合“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进食,腹中寒”的人养生,这就是鼎鼎有名的以“大建中”为名的组合方法。现代也常用这个方法,用于外感寒气、脾胃虚寒、蛔虫多等因素而有腹中痛的人群。
如果是内在的阴寒痼结,特点是“心痛彻背“,那么普通的除寒之物无法撼动“痼寒”,就需要以花椒、干姜搭档以毒攻毒的乌头、附子,这个方法因为包含“大毒”之物所以非专人士不敢轻易使用。
花椒温中散寒、温水化湿,适合寒湿内阻脾胃的泄泻,《别录》中就提到这一类应用,而现代常用的方法是用花椒与煨肉豆蔻搭档,适合夏月受冷而泄泻的人;用花椒与干姜、黄连以及温脾胃尤佳,再加以毒攻毒为特点的附子,适合经常泄泻的人。
二、用花椒可以止住牙齿之痛。
花椒有良好的祛风止痛以及可以让局部麻木的特点,所以针对牙齿之痛,在《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用取点黑色种仁川椒30克,并且“研为细末,用白面和为,烧令热,于患处咬之”。
三、用花椒可以温肺化痰。
《神农本草经》中提到花椒“主邪气咳逆”,但是平时的温肺方法中多作为辅助用物,主要是因为有寒痰,特点是呼吸哮而且喘的人、每感受寒邪即发,出现这类亚健康时感觉胸膈痞满、不能平卧、痰涎较多。用花椒的方法是与麻黄、北杏仁、紫菀、款冬花搭档。
四、用花椒养生可以杀肠道之虫。
肠道之虫的特点是“得辛则伏”,花椒味辛而麻,有驱虫、杀虫之功。《本草纲目》中记载花椒“杀蛔虫”,现代常用的方法是花椒与乌梅搭档。除此之外。
值得一说的是,花椒虽然是常用的调味品,但是《别录》中提到花椒“有毒”,因此有学者做过探索,发现一次猛的吃很多则对健康不利。所以平时养生的量除特殊情况下,控制在3至6克为度。
再就是《别录》中还提出“口闭者”对健康不利,这一点需要注意,一般来说中医文化提到的花椒指的是它的外皮,而它的种仁叫做“椒目”,不能混淆。
古人提出“五谷为养”的养生理论,其实还漏掉了我们平时做饭用的调味之物,这一类东西很多都被中医文化推崇,比如草果、胡椒以及刚刚提到的花椒等,所以合理的饮食吃法也是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