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7zu原创。
上等葡萄酒中的香气多种多样,味道也千变万化。有的葡萄酒在橡木桶中熟成后,能形成如丁香、肉桂、肉豆蔻、香草和甜辣椒的香味,同时,尝起来却有焦糖、椰子、香草、丁香、肉桂、烟草、茶、摩卡、太妃糖和黄油等的味道——然而,这需要品酒者善于鉴赏,才能尽得那难以言喻的精妙滋味。
自古好诗如佳酿。
作为中华诗词宝库中的千古名篇,《登鹳雀楼》以其气势磅礴、言简意深、朗朗上口而广为流传。可以说,一代代的中国人,在最初接触古诗时,《登鹳雀楼》都是最先的几首之一。然而,就是这首最为脍炙人口,可以说人人耳熟能详的诗作,其中却有一重精妙,似乎已被埋藏了千年之久。
登鹳雀楼⑴
白日依山尽⑵,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⑶,更上一层楼⑷。
注释:
⑵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白话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份“标准释义”流传已久,可以说早已见惯不惊。然而,笔者却相信,在每个人最初的最初,一定有众多朋友与笔者曾经有着相同的疑问:“白日依山尽”——为什么是“白日”???
夕阳西下,难道不应该是红彤彤的夕阳吗?
让我们来看一下标准答案中的注释:
⑵白日:太阳。
嗯,白日,就是指太阳。
那么译文呢?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
所以,这个“白日”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直接在译文中被回避了。
文字可以回避颜色,图片却是不行的,所以从课本上的配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天边依山而尽的落日,显然、明明、就是红色的。
——红色的太阳,为什么要叫“白日”呢?
这个问题,自儿时起,就一直藏在了笔者心里。虽然权威释义说“白日就是指太阳”,笔者却始终不能就此释然。直到有一天,笔者亲眼看到了真正的——
白色的太阳。
其实,白色的太阳,并不是什么离奇的景象,无数人应该都曾经见过,只是也许,大家都早已接受、认定“白日,就是指太阳”,并再不放在心上而已。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看看“白色的太阳”的真面目吧——
没错,虽然与常见的意象相左,然而“白色的太阳”却并非什么怪异的景象:当太阳透过厚厚的云层依然显露出来时,就会呈现为一轮“白色的太阳”。
所以,笔者认为,“白日”依山尽,并非是简单、普通的太阳,而是透过密布的阴云,依然显露出来的,就是颜色呈白色的,非平常的太阳。
也许有人会说,就算是白色的太阳,又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有区别。
首先,这是个“准确与不准确”的区别。
白色的太阳,就意味着诗人写诗的时候,并不是晴空万里,并不是艳阳高照。而是愁云惨淡,阴云密布。而如果说,阳光照耀下的“黄河入海流”是雄浑壮阔,那么阴云低垂下的“黄河入海流”则是无限的苍茫。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意境!
作者想表达的,是否已被我们扭曲了千年?
其次,如果“白日”确指“透过厚厚的云层显露出的白色的太阳”,那么这首诗的精妙,笔者个人觉得,“更上一层楼”!
以那道最常见的题目为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短短十个字,都写了哪些景物?
答:作者写了“太阳,山,黄河,大海”。
——不,作者还写了云,写了厚厚的云层!
作者还写了天气,进而改变了全部的氛围。
只一个“白”字,作者不着痕迹,却又同时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整个景象!
这般用字是何等的精妙!!
阴云密布,只一轮白日依山待尽;举目远眺,在沉沉的暮霭中,滚滚的长河奔向苍茫的远方。
——如果再进一步。
厚重的层云遮不住落日的轮廓,沉沉的暮霭也挡不住诗人远望的目光。
未得晴空观万里,远望便上再一楼!
两番对比,两厢对照,
一样地不向环境低头、不向命运屈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zu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