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有一种野草,对于农民来说它妨碍作物的生长就需要除草,可是对于中医文化的传承者来说它是不可多得的中草药。
这种植物虽被看作是野草,却被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能够疏肝理气解郁,疏气调经,疏解心情之郁。这种中草药就是香附。
说起香附可能有些人比较陌生,但是起到莎草这个名字大家都该了解,因为它就是田间的野草,在农村地区的朋友们大多都见过,养生所用的香附是莎草的植物根,所以采集比较方便。
香附特点是辛香行散,善于调气,因此《本草纲目》誉为“气病之总司”;香附尤其善于解肝郁、气郁、情志不遂的郁气,所以也被称为“疏肝解郁之要药”。
香附行气的同时善于解郁调经,正如《本草发明》提到的“多郁者,气行则郁散”,适合于肝郁气滞的经期亚健康,故此《本草纲目》有称之为“女科之主帅”。
由此可见,无论是香附的何种养生益处,都离不开“行气”二字,而香附的这种特点是无可替代的,并且深得古今学者的认可,就从实际出发,用香附养生的方法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
一、香附疏肝解郁。
香附五味属辛而能“散”、属甘而能“和”,四气属“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理气解郁,通三焦气滞,有“气病之总司”的说法。适合于肝郁气滞的亚健康。
这类亚健康的特点是胸肋感觉胀甚至是痛,而且痛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地方,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叹息,腹中感觉闷而嗳气,平素精神上不太乐观,情绪不太稳定,养生可用香附与柴胡、芍药、枳壳、川芎的组合,这就是出自于《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
若是平日里经常的情志不遂,气、血、痰、湿、热、食这六种因此瘀滞,中医称之为“六郁”,特点是胸腹的满闷、吞吐酸水、肠胃不消化、肋与腹感觉胀甚至是痛,此外还有喜欢叹气的表现,养生可用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这个方法同样有迹可循,它出自《丹溪心法》。
二、香附疏解腹中郁气、利于脾胃。
有些脾胃亚健康的朋友或许会经历过,一旦生闷气之后肚子是不舒服的,甚至嗳气频频,这是因为肝气郁滞带动脾胃中的郁结之气。而寒凝气滞、老痰顽痰、宿食而有的胃中气滞而痛也适合用香附疏散。
若是寒气凝聚而胃中痛的人,可用香附行气的基础上配合高良姜来散寒,用以温中祛寒,别小看仅仅两味中药的配合,这可是鼎富盛名的方法;若是再此基础上加白豆蔻、木香、川楝子、延胡索则更佳。寒凝气滞的亚健康若是表现为心腹的满闷而胀,并且有痛的感觉,可用香附与乌药砂仁、紫苏、炒甘草一起行气散寒。
凡是脾胃中的气滞,感觉心腹中胀满、胸中如塞、噫气而吞吐酸水、痰逆而吐,以及宿醉不解而不想吃饭的人,均可用香附搭配甘草、砂仁来理气和胃、健脾消食。
三、香附为“女科之主帅”。
香附善于疏肝解郁,从而通行瘀滞之气,气为血运行的动力,所以气行则血行,气血通顺则经期自然条达,因此香附对于女子经期的不调、痛等亚健康可起到很好的调整。
肝气郁滞则容易经期延期,可用香附疏肝解郁、通畅气血,并配合当归、川芎、熟地;肝郁血滞,从而经期不来、腹中痛,香附可配合桃仁、红红、川芎、五灵脂来活血祛瘀。
女子之“宫”的虚寒,容易经期不调,香附可配合艾叶、肉桂、当归、吴茱萸一起养生;女子的气乱,经期前后不定,香附可配合当归一起研磨成末,再用砂仁煮水后冲着吃。
若血虚,香附配合熟地;若虚寒,配合肉桂;若带下有腥味,配合吴茱萸、艾叶;若肚脐以下冷痛,配合肉桂、沉香、丁香;若经期之前先小肚子有痛的感觉,或者有血呈现紫黑并有块状物,配合莪术、沉香;若经后而小肚子虚痛,配合人参、黄芪、阿胶、艾叶;若经期颜色淡,配合生姜、肉桂、人参。
说了许多香附的益处,也得说一说用它养生不得不了解的知识,那就是根据香附的特点,血虚气弱的人不适合单用,这是因为香附行气的特点注定,行气之物通顺的同时会消耗气,所以用时需要配合益气之物;再者阴虚血热的人就直接不能使用。
香附就是农村常见莎草的植物根,因此有些典籍或者在口口相传的方法中也叫作莎草根,养生其实就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多了解中医养生知识,成为“内行”之人,才更更好的养生而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