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年中最热的30天到了,宜消暑祛湿健脾
TUhjnbcbe - 2024/8/17 21:42:00

小暑过后,伏天即将开始,小暑过,一日热三分,烈日炎炎,小暑三候。

一候 温风至(7月7~11日)

二候 蟋蟀居壁(7月12~16日)

三候 鹰始鸷(7月17~22日)

自小暑开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凉风难觅,四处都是夹杂着热气的暖风。每次一出门,就跟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全身都被汗浸湿了,实在为“三伏”的酷热做足了铺垫。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为炎热之意,小暑这一天,是一年间炎热的开始。

一日热三分消暑为紧要

古人云“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面对暑热,古人的选择和我们类似,都是择一处阴凉,避暑纳凉,让心平静下来,我们比古代手摇蒲扇要好上许多,空调、电扇可以帮我们度过暑热,解暑还可以煮上一锅酸梅汤,生津止渴,平肝火、养肝血,清凉一夏,自己熬煮,经济实惠,还没有添加剂。

古籍上曾记载,清宫御膳房,就经常为宫廷熬制酸梅汤,用来消暑解渴。酸梅汤的配料,也十分简单,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这几样,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

食材:乌梅50克、甘草4克、山楂30克、陈皮10克、豆蔻6个、桂花适量、矿泉水ml、乌枣10个、冰糖克。

做法:准备一个砂锅,倒入2升矿泉水,普通矿泉水就行,最好别用自来水,除了冰糖和桂花,其他的食材,全部清洗一遍,然后放进砂锅中,别着急开火,先浸泡4个小时。等时间到了,大火烧开,转成中小火,慢熬40分钟左右。让汤汁保持沸腾即可,盖子可以盖一半,等时间到了,即可关火。准备一个大碗,把冰糖放进去,冰糖的数量多少,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决定,将煮好的酸梅汤,倒入碗中,最后可以过滤一下杂质,只保留清澈的汤汁,冰糖预热会融化,撒上桂花,多搅拌一会儿,酸梅汤熬制完成。

舀上一碗酸梅汤,翻开喜欢阅读的书籍,窗外阳光四散,内心也会宁静许多。

通经又活络消肿祛寒湿

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除了消暑的酸梅汤,祛湿也是小暑的重头戏。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黄帝内经》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体内湿气过重主要是脾虚运化能力不足,一般会觉得腹部胀胀的,里面总有残留的食物,腹泻,身体四肢水肿,油光满面。

通一通小腿的脾经,健脾消肿,还能把心火往下引,使之与肾水相交融,疏通脾经,可以用手掌推揉,也可以手握空拳拍打,重点抓住,阴陵泉、地机、漏谷和三阴交这四个部位,进行重点刺激。如果手边有拍打工具也可以借助,更好地疏通脾经,化湿气。

另外,入伏在即,三伏贴也可以安排上了,湿气重,痰湿重找准: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气海、八髎。这六个部位,贴上三伏贴。

虽然比起女生而言,男性的阳气更旺,但受到空调、冷饮、熬夜、过劳等各种因素影响,脾肾阳虚的男性也越来越多了,出现虚胖汗多、腰酸背痛、腰腹赘肉、疲软乏力等表现。

今年的三伏满满40天,正是「冬病夏治」的大好时机。在冬天容易发作或容易加重的疾病,往往可以在夏天疾病缓解期进行治疗。如久咳、哮喘、慢支、鼻炎、慢咽、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还有一些关节病痛、风湿等。

这些冬天的易发病,大都与阳气不足、寒邪侵犯有关,所以在阳气旺盛的三伏时期进行治疗调养,借助天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医院去做三伏贴、三伏灸等治疗。

寒性体质的日常调养,如阳虚、气虚、血瘀、气郁(怕冷)、痰湿(怕冷)的人可以借此时做艾灸,排除身体里集聚的寒气。

每天可选择1~2个穴位用艾条悬灸(就是点着艾条,靠近穴位),每次灸到皮肤发红热烫,但是又能忍受为度。

但现代人实在太忙、太懒了,推荐用三伏贴,简单方便,对体寒、阳虚、气虚、痰湿的人是最好的!

同样可以用艾灸的配穴,建议入伏、中伏、末伏,每天上午贴4~6小时,连用3天,休息一周,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坚持整个伏天。

医院都会有贴三伏贴的服务,有空的话记得三伏的日子,提前预约贴敷就好。功效配方都大同小异,基本都会用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生姜。

我医院贴伏贴的朋友定制了三伏穴位贴,根据传统古方伏贴配伍做了优化,特别加了一味补气的黄芪,扶正补气的圣品,这样可以更好的提升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修养脾臟静养身心

修养脾臟,应当以静为主,适当运动,避免大动。“鸣天鼓”,就是修养脾臟的好方法。

当以夏季之月朔旦,并三季后十八日,正坐中宫,禁气五息鸣天鼓(注曰:鸣天鼓者,以两手抱脑后,由二十四通中食二指起复互换,各二十四下),吸坤宫黄气入口,十二吞之,以补呼之损也。——《遵生八笺·修养脾臟法》

鸣天鼓是以两手抱脑后,用中指、食指二指叠起,弹击脑户玉枕处,二十四次。

同时小暑也该养养心,心怕热,气温高对心的危害很大,分享一个动作,护心无忧。

举手,当我们举手练习时,我们就自然为六条经脉(心经/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灌满了气血,同时让气血贯通于此六经之中,这样,气血不至于郁积于内脏,而达到排毒的目的。

吃什么更养生

小暑赛人参的鳝鱼,黄鳝是小暑这一节气的专属美食,这时吃黄鳝,最能物善其用。

莲藕,民间自古就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有清热生津、润肺、散瘀消肿的作用,熟吃还有健脾益胃的效果。

绿豆芽,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调五脏,通经脉,像是夏季应酬聚会,饮酒过度,湿热郁滞,没胃口身体乏累,就可以在炒绿豆芽时候加一点醋。

这三种都是小暑饮食的习俗,有小暑三宝之称,都是清凉消暑之食。小暑记住这7种食物,苦瓜泻火、绿豆解毒、陈醋开胃、大蒜杀菌、鸭肉滋阴、生姜驱寒。

暑热容易没胃口,健脾开胃,有这么一道简单的美食,醋泡姜,有助于提高食欲,促进气血循环,排寒祛湿,提升人体阳气,就在这么一口醋泡姜中。

醋泡姜的醋,可以用米醋也可以用陈醋,根据自己喜欢的口感来选,姜有人说用老姜,但吃过两种对比后,还是感觉嫩姜口感更好,也更容易入味,也不至于过于辛辣而刺激肠胃。

传统的醋泡姜用的只有姜和醋,但根据口味加点糖、盐甚至酱油也不错,可以用作早餐下粥的小菜,每天早上吃个2~3片,阳气提升了,湿寒也祛了,连胃口感觉也打开了。

今天分享的醋泡姜制作用的是陈醋,陈醋较酸,我喜欢加一些糖来中和口味,泡三天的口感最佳,要注意不要污染到醋泡姜,夏天热最好冷藏保存,做起来也简单,不用一次做太多。

食材:嫩姜克,陈醋克,白糖20克,盐10克。

步骤:姜洗干净切薄片,不用去皮,嫩姜很嫩,吃起来也鲜嫩多汁,最好用玻璃瓶子或坛子,要有密封盖子的,记得事先将玻璃瓶消消毒,擦干水分,保证卫生,之后就可以加入姜片倒入醋了,醋量的标准是把姜全部淹没即可,之后密封好冷藏保存三天后就可以吃了。

《中国药典》对生姜的记载:生姜性温、辛。入肺、脾、胃三经,用醋泡过的生姜,借助醋的收敛作用,把生姜的发散和温暖的作用发挥出来,让体内湿寒消失。像是老人或是脾胃虚弱虚寒者,都可以适量吃吃醋泡姜,连我们的百岁国医路志正,也是吃了40多年的醋泡姜来养生。

注意不多食,一天早上吃2~3片就够了,吃太多反而胃热,体热阴虚者,谨慎吃姜。

如果工作繁忙或是夏季闷热不愿意下厨房,商城也准备了用铜陵白姜作原料的醋泡姜,有陈醋和酱汁两种口味,自古铜陵就是出姜的宝地,白姜鲜嫩多汁,辣而不呛口,曾得到过乾隆皇帝的称赞,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食之有冰玉之美,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

开盖即食,我们对比了不下10家的供货商,一一试吃后,选出的这一款,配料表简单干净,有陈醋和酱汁两种口味,良心手作,放心食用。

最后小暑别忘了晒霉,之前的梅雨天让很多物品都湿哒哒潮潮的,把这些衣服被子物品,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可以杀菌消毒,有益健康,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给心情去个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年中最热的30天到了,宜消暑祛湿健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