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网络
交友当交李清照
陈永胜
一、少女时代李清照的生活是这样式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少妇时期李清照的生活是这样式的: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三、怨妇时期李清照的生活是这样式的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一春鱼雁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昏。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四、晚年时期具有国家情怀的李清照是这样式的
生活场景再现一: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生活场景再现二: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古代才女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婉约宗主”。
她擅写文章、精通书画、工于诗词,又是古董专家、“麻将”高手、游戏玩家宗师。
喜饮烈酒,烈酒在她的诗词中得到升华,诗词在她的烈酒中传为不朽。
她人格脱俗,不拘小节,视世俗为无物,决不委屈求全。
她嫉恶如仇,宁肯与之俱焚,决不向其妥协。
她忧国忧民、指点江山,她是中国女性几千年以来突起的高峰。
她的词前期清新工巧、婉约疏隽,女性脉脉柔情尽显,“才力华瞻,逼近前辈”。
后期词风大变,境界雄奇、豪迈阔大、忧国忧民、直抒胸臆。“其丽处真参片玉之般,盖不徒俯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是什么使女词人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不妨让我们穿越下,了解一下李清照。
一
来段独白:
奴本李清照,自幼生活在京都开封府,衣食无忧,家父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当代著名学者(嘘,低调,我也不知道他是干嘛的)。
秉承家学,奴自幼学习诗词歌赋,京城繁华,屡屡畅游。
今风清帘闭,独自闺楼望,透纱窗玉兰花香飘,满园春色惹人怜,怎一个喜字了得。
蛾眉渐舒,粉脸轻扑,再挽云髻,提裙小步下楼去。干甚?玩去。
小丫头玩起来也挺疯,闹市显然装不去她了。
经常“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还喝酒。“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酒瘾估计也是这个时期养成的。
看来李格非老汉很宠爱女儿。
有时也会急:咱是淑女,矜持点!
矜持谁不会?说来就来。
古代少女娇羞之态的场景立马再现: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dad!清纯不?
李格非老汉撇撇嘴:有本事,写几首让专家认可的?
写就写,专家认可不认可,那就不敢保证了。
一首传世之作出现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一发表,用单田芳老师的一句话:“这下,可了不得了”……
“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了不得的是还惊动了一个文坛大佬,这位大佬就是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
他词风柔丽绵邈,温润典缛,被苏轼称为“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可见苏轼对其之喜欢。
能得到晁补之的称赞,能进入他们的圈子,那是相当重要的。
君不见,古今中外多少诗人、作家、艺术家,生前藉藉无名,死后才声名鹊起。
这些人的作品输在成名时间上,死在“圈子”里。
可见,李少女的这条文学之路,应该是得天独厚、浑然天成的。
少女一夜成名,百万之众的开封,她的粉丝已过万。
“她是集美貌与才能于一身的人,我对她的思念如*河之水,涛涛不绝”。
——大众粉丝留言
追求李清照者,趋之若骛。
二
这天,李格非老汉拿了一沓画像,屁颠屁颠地往家跑。
还没到屋就喊:“妮,快出来,快出来。”
李清照:“弄啥哩,弄啥哩?”
“好事啊,妮,给你说对象哩。”
“嘢,俺才不找哩,俺还小哩,才十八。”
“咦,乖乖,你都十八了,都成剩女了,知不道?还说小,不害臊!你看咱门口的张家闺女,十四岁都出嫁了。”
“俺不管,俺就是不找。”
河南、山东话大比拼。
生活在那个朝代不会讲河南话,那才叫一个土。
说归说,画像还是要看滴,万一有相中的小鲜肉呢?
“诶,这个看着不错!爹,这个人是谁呀?”
李格非老汉立刻喜笑颜开:“俺闺女真是有眼光,他叫赵明诚,当朝吏部侍郎的儿子,门当户对呀,还是个太学生。”
太学生干嘛的?不清楚。只知道比现在的大学生多一点。
开始约会吧!no,少女要先打扮打扮。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看来俩人是对上眼了,还要“约重来”。
约什么约,俩家长一商议:结婚。
在校的太学生也能结婚,可见当时的教育部挺开明。
婚后二人相亲相爱,赵明诚经常趁假期与妻子团聚。最喜欢逛大相国寺市场,去那里“淘宝”、淘古董。
如今的大相国寺市场却要关闭了,二人要是知道了,应该不胜唏嘘。
此时的李清照沉浸在爱情里,生活依然无忧无虑,她的眼里只有他。
来一首证明他们爱情甜蜜的词,因为幸福的生活往往是短暂的。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三
人常讲: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好日子就那么不经意间过去了。
好日子往往人们是不珍惜的,只有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的生活,才会懂得珍惜。
很不幸,李格非老汉因为“*争”,被打成“反*集团”,而被免了官。
李清照尝试“救”父,求他公爹——赵挺之(赵明诚的父亲),时任当朝宰相。
这位老江湖*治城府极深,这事见多了,怕惹火上身,只能袖手旁观。
李清照气不过,就骂他公爹,说他是“炙手可热心可寒”。
怎个意思?原来这话是杜甫骂杨国忠的,“炙手可热视绝伦”,李清照给改编了下。
后来,赵挺之暴病而亡,家中的大权落在公婆郭老太太的手里。
这下李清照的苦日子来了。原来,郭老夫人早都看不惯这个“离经叛道”的儿媳妇。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本难翻的旧账。
在中国,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处好,确实是需要智慧的。
郭老太太看不上李清照的原因有三:
一、不遵守“三从四德”。
二、结婚六年,没为赵家生下一儿半女。
三、不务正业,整天的琴棋书画停不下来。
不过,郭老太太始终也没看清楚对面那个主是谁,她是遵守“三从四德”的人吗?
处处格格不入,李清照与郭老太太的矛盾凸显。
恰恰也赶上朝廷颁布“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子孙为婚姻”的诏令。
于是,赵、李小两口被双双赶出家门,去了青州乡下——赵明诚的姥姥家。
在这里,远离尘嚣,李清照暂时有了栖身之所。
李清照为其屋命名为“归来堂”。归来堂取之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诗。
她自号“易安居士”,易安居士之名也从此开始响彻江湖。
难得的清静时光,使得二人相互扶持,潜心治学,收集文人字画、研究金石古藉。
这大概也是李清照人生当中较为美好的一段时光。
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道: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苦心孤诣近二十年,终助赵明诚完成《金石录》的写作。期间,李清照也写了大量诗词和文章。”
可惜好景不长,“靖康之变”发生了。
李清照这年四十四岁,早已过了“不惑之年”。
赵明诚已“出仕”七八年了,与李清照常年是分居状态,因为郭老太太有令:不许带李清照。
清照终日以泪洗面,心如死灰。
有人说李清照的词风转变,大概就是这个时期。我是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的。
赵明诚的背离成了压垮李清照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生活场景再现: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樨花。
这年冬天,青州陷于战火,李清照整理贵重的收藏,整整十五车,准备赶赴南京寻找赵明诚。
四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押送十五辆珍贵物品,行程一千多里,又是兵荒马乱的年月,难度可想而知,其胆识更是令人称奇。
历经一年有余,终抵达南京,夫妻二人终得相见。
泪水应该是流了一大缸。
来不及儿女情长,因为金兵已经南下了。
赵明诚、李清照只得退至湖州。
期间,湖州内部发生兵变,身为湖州知府的赵明诚,置全城百姓与娇妻而不顾,弃城而逃,后兵变被平息。赵明诚也被朝廷革职。
经此一劫,李清照并无与之争吵,一路默默前行。
尴尬指数五颗星。
一路逃亡,沿长江而上,渐行至乌江。
乌江是项羽自刎之地,只见江水滚滚,无边无际,李清照不禁感慨万千,抚古思今,写下了《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就在其身后,脑瓜子应该是“嗡嗡”的。
是年六月,赵明诚被起用赴任,“涂中奔驰,冒大暑,感疾”。《金石录后序》。
两个月后,赵明诚病逝。
阴阳两地痛别离,从此生死两茫茫。
面对山河破碎,家破人亡,一个女人应该何去何从?
这是摆在李清照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李清照大病一场,蘸着血泪,写下了《祭赵湖州文》: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生活还得继续,有个女作家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但我始终相信,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时间永远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
五
画外音:“靖康耻”之后,金兵又大举南下,一路上烧杀淫掠、无恶不做,一时中原各地哀鸿遍野、生灵涂炭。北方的汉人大量南迁,此时的主人公也在逃难的大*之中,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大都已散失。无奈女主人公只好漂泊江南,流落于杭州、绍兴、金华等地。战乱,彻底把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而沦落为无依无靠、飘泊流离的寡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历朝历代的执*者,只要不把老百姓当回事,不让老百姓当家做主,灭亡是早晚的事。
这就是历史周期率,是规律。
几经辗转,李清照终于到达杭州。
途中散失殆尽的收藏加上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身心俱疲,已经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
生活场景再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依无靠、孤独无望之中,只好再嫁一直追求她的池阳小吏——张汝舟,他自称是赵明诚的同学。
谁料张汝舟却是一渣男:他觊觎的是李清照的收藏。
婚后,这家伙发现李清照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不断寻衅谩骂,甚至欧打李清照。
面对张汝舟的无耻行径,李清照决心奋起反击。
她发现张汝舟前期有官场作弊而非法获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状告张汝舟,并要求离婚。
再嫁与离婚,在那个时代都是石破天惊的事情。
也只有李清照才有这个胆识与气魄!
经朝廷详查属实后,张汝舟被除名免职。
李清照虽被获准离婚,但根据宋代法律:妻告夫要判处三年徒刑。故李清照也身陷囹圄。
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九日之后获释。
这是天理大于法律的一个典型案例。
李清照“离婚门”事件,迅速传遍南宋朝野,上了头条新闻。
李清照出狱后,特意写了一篇《上内翰綦公启》,向他表示感谢。
历经国破家亡、战乱奔逃,沿途的所见所闻,使得李清照词风大变。
生活已经把李清照从一个弱女子锤炼成一个女汉子。
她的词已经从无故寻愁觅恨和风花雪月的少女情怀解脱出来,转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