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把原文条理化,使其结构立体,容易记忆。没有改变原文循序。
黑字、*字、红字为原文;
蓝字为新加文字;
*字为引经据典;
斜体灰色字为我的解释补充;
红字标出方剂名称。
一、泄泻的病机
泄泻者,胃中水谷不分,并入大肠,多因脾湿不运。
泄泻的大背景如果用一个字在来表示,就是一个字“湿”,如果是两个字就是“脾湿”。因脾虚而湿生也,湿不化也。
二、分类证治
①《内经》所谓湿多成五泄也。
一曰飧泄,
完谷不化,脉弦肠鸣,湿兼风也。平胃散加羌、独、升、柴。经云:春伤于风,夏生飧泄。
病因:外有风邪,里有湿邪。平胃散针对里湿,羌、独、升、柴针对外风。
二曰溏泄,
肠垢污积,脉数溺涩,湿兼热也。清六丸、大分清饮,或胃苓汤加*连。经云:暴迫下注,皆属于热。
清六丸《丹溪心法》:滑石克甘草30克红曲(炒)-15克;
大分清饮《景岳全书》:茯苓、泽泻、木通各二钱,猪苓、栀子(或倍之)、枳壳、车前各一钱。主要用于热淋。
病因:湿与热并:用淡渗利湿的方法,如茯苓、猪苓、泽泻,如五苓散,还可以用苦温燥湿,如苍术、厚朴、陈皮。即平胃散。合方即胃苓汤。
三曰鹜泄,
大便澄清如鸭屎,脉迟溺白,湿兼寒也。治中汤、附子理中汤加肉豆蔻。经云: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治中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甘草(炒)、干姜(炮)、白术、青皮(炒)、陈皮(洗.去白),各一两。即理中汤加青皮、陈皮。
病因:虚寒兼湿邪;温中健脾化湿是其治法。
四曰濡泄,
身重肠鸣,所下多水,脉缓,腹不痛,湿自甚也。四苓散加苍术,胃苓汤加草果。经云:湿甚则濡泄。
病因:表里均有湿邪。走表湿者,苍术,去里湿者四苓散。我的经验,肾著汤合藿香正气效果很好。
五日滑泄,
洞下不禁,脉微气脱,湿兼虚也。四柱六柱饮,或四君子汤加升、柴。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四柱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木香(湿纸襄,煨)茯苓人参附子(炮,去皮、脐)各30克。六柱饮加肉豆蔻、诃子。
病因:脾虚、肾虚、气虚下陷,脾虚则生湿、肾虚则不固。患者平时应该也是瘦弱,易疲劳。面白多汗。
②《难经》所云五泄
一曰胃泄,
饮食不化,即风乘湿也。胃风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芍药白术肉桂(去粗皮)人参(去芦)当归(去芦)芎藭茯苓(去皮)各等分。即当归芍药散去泽泻加人参、肉桂。
二曰脾泄,
呕逆腹胀,即暑乘湿也。香薷饮、桂苓甘露饮加姜。
桂苓甘露饮《医学启源》:茯苓(去皮)、白术、甘草(炙)、泽泻、葛根、石膏、寒水石各一两,滑石二两,桂枝、藿香、人参、木香各五钱。
三曰大肠泄,
肠鸣切痛,即燥乘湿也。五苓散。
四曰小肠泄,
便脓血,小腹痛,即火乘湿也。承气汤下之,再以*连解*汤加归、芍治之,次以芍药柏皮汤止之。
五曰大瘕泄,
里急后重,数至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变为热泄也。八正散加木香、槟榔,次用天水散。天水散即六一散(滑石、甘草)。
③此外
有痰泄,
痰泄脉滑类弦。积湿成痰,留于肺中,故大肠不固。二陈汤加浮石、*芩、神曲、姜汁、竹沥。或吴茱萸汤温服。探吐痰涎,泄自愈。
有食泄,
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治中汤加香、砂、枳、术、楂肉、陈皮、谷芽、麦芽。
伤酒泄,
嗜酒伤湿,便青绿色,葛花解醒汤。《兰室秘藏》葛花15克,木香10克,砂仁15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白豆蔻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干姜10克,泽泻10克。歌云:葛花解酲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
有暑泄,
暑泄脉虚。自汗面垢,暴泻如水。薷苓汤、桂苓甘露饮。薷苓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连(姜汁炒)厚朴(姜炒)扁豆(炒)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各等分。即新加香薷饮合四苓散。
伏暑久泻,玉龙丸。《脉因证治》:硝石,明矾,滑石,硫*1两,白面6两
有盛暑伤其外,阴冷伤其中,为内外交迫。连理汤。
有肾泄,
即五更泄,一名晨泄,由命火衰,肾虚不摄。宜补骨脂、五味子、山萸、肉桂、山药、茯苓、小茴香、杜仲、菟丝。
有脾肾泄,
由二经并虚,朝泄暮已,久而神悴肉削。四神丸。
有饭后即便,
亦由脾肾交虚,真火不能腐熟水谷,故食下即泄。二神丸有滑泄久而不止,固肠丸。由气虚下陷者,补中汤。或大便滑泄,小便精出者,万全丸。固肠丸《丹溪心法》椿根白皮(炒)。补中汤即补中益气汤。万全丸《医学入门》:赤石脂、炮姜各一两、胡椒五钱醋糊丸。
三、经验分享--泄泻的治疗原则及识证关键
--若老人诸泄,不宜多用渗泄分利。以人生五十后,升气少,降气多,渗利太过是降而益降,未免重竭其阳,泻多则亡阴,谓亡其阴中之阳。宜升提阳气。如升、柴、独、防,佐以术、附、补骨脂。
以升降为视角,老年人抗地球引力能力减弱,看看脸上、下巴、手臂上往下坠的肉就知道了。
--士材治泄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淡渗者:茯苓、猪苓、泽泻;
升提者:葛根、升麻、柴胡、羌活、防风、*芪等;
清凉者:*连、*芩、栀子、大*;
疏利者:四逆散,逍遥散;
甘缓者:甘草、饴糖、大枣之类。
酸收者:白芍、五味子、马齿苋、刺猬皮等;
燥脾者:白术、苍术、厚朴、陈皮;
温肾者:附子、干姜、四神丸之类。
固涩着:赤石脂、禹余粮之类。
--治泄者,当权其轻重缓急而用之。
凡泄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举,必脱滑不禁,然后以涩药固之。
--凡泄水腹不痛者,湿也,宜燥渗。
燥者健脾,渗者利湿。常有身无大病,但大便稀者,为脾虚湿盛体质,宜用参苓白术丸,温燥而健脾,淡渗而利湿。
--完谷不化者,气虚也,宜温补。
完谷不化,就是是吃什么,拉什么。吃的菜叶子,拉的也是菜叶子。如流水线停电,生产线入口原材料进,从生产线出口出来的还是原材料。治疗方法则需要发电,提供能量使机器转到起来。在机体就是气的推动、温煦作用不足,需要补气,温煦。
--腹痛肠鸣,水泄一阵,痛一阵者,火也,宜清利。
--时泻时止,痰也,宜豁之。
--泻后痛减,食积也,宜消之。
--脾泄久宜涩,下陷宜升提。
内容相比《中医内科学》视角更多,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