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功能主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用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吃完冰冻可乐后拉肚子小指月说,豆蔻有这么多种,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先生说,豆蔻虽然有好几种,比如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但它们性味辛温,大都入脾胃经,功效相近,所以在温中行气,燥湿运脾,暖胃消食方面的作用是相似的。故名医张山雷曰,温胃醒脾,白豆蔻与草豆蔻、肉豆蔻异曲同工,它们同样得到豆蔻的名字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在胸闷痞满,胃脘冷痛,舌质腹胀,嗳气吐逆,虚冷泻痢里头,经常用到它们。小指月说,原来都是以消化系统,感寒伤冷为主。老先生说,当然它们还有些温药的区别,比如草豆蔻比白豆蔻更芳香,燥湿之力更强,所以在明朝以前,很多老百姓都把草豆蔻当做调味佐料,经常吃它,可以助消化,磨冷积。还有很多南方卑湿之地的人们,他们也经常要借助这燥湿醒脾之物,来运化湿冷,消纳湿气,使身体不容易患病。《本草纲目》曰,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瘴,饮啖酸咸,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而白豆蔻芳香之气更偏于上中二焦,能行气宽膈,肉豆蔻芳香之气,可以开胃达下,所以更偏于温脾止泻,作用于中下焦,治疗清晨腹泻五更泄的名方四神丸就用它。小指月说,不是说还有红豆蔻吗?老先生说,没错,红豆蔻古代主要用于来解酒*,李东垣很喜欢在调脾胃的时候用它,取其芳香醒脾,燥湿消食之功。这时有个小伙子,面色苍白,敲门进来,老先生问怎么回事?他家里人说,昨天出去外面跟那些狐朋狗友喝啤酒,结果拉了一个晚上。现在肚子还冷痛得要命。老先生说,小娃子怎么能够不把身体当回事呢?他家人说,现在连吃东西都吃不下了,会不会拉坏了?老先生说,好汉抵不过三泡屎,这样一折腾,暴饮暴食,又拉稀数十次,要恢复过来,得靠点时间。这娃子父母说,用点什么药可以帮助恢复快点吗?老先生说,他这个不仅暴饮暴食,吃大量啤酒,这些啤酒还冰冻过,所以大伤脾胃,既要找一味药能燥湿健脾,又要可以散寒除冷,还必须能够解酒*的?小指月说,那就是草豆蔻了。老先生说,为什么呢?小指月说,《本草原始》中记载,草豆蔻补脾胃,磨积滞,调散冷气甚速,虚弱不能饮食者最宜,兼解酒*。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朱丹溪提到,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若热郁者不可用,恐积温成热也,必用栀子之剂。所以只要不是温热之疾,但见寒冷腹痛作泻,皆可以用草豆蔻。回去就用点草豆蔻,拌在粥里头喝吧,加几片姜进去。这父母说,难道就这么简单?老先生说,单味草豆蔻,可是治疗脏寒泄泻的特效药。它能消一切冷气,解酒*,健脾开胃。随后他们回去就做成豆蔻粥,连吃上一天,肚子就暖洋洋,不再拉肚子,也没有冷痛了。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史载之方》曰,豆蔻丸治小儿藏寒泄泻不止:草豆蔻一枚,剥开皮,入乳香一块在内,复用白面裹,慢火烧令熟,去面及豆蔻皮不用;上为细末,以粟米饮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米饮下,无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第六十九集:草果[功能主治]燥湿温中,除痰截疟。用于寒湿内阻,脘腹胀痛,痞满呕吐,疟疾寒热。果积胃肠怎么办一个妇人,脸上长斑,她听说水果可以美容,就天天规定自己吃两个苹果,有时是一串葡萄,有时是几片西瓜。奇怪美容倒没看到过,越吃手脚越凉,还经常肚胀。老先生说,赶快把水果停了。这妇人说,不是说一天一苹果,疾病远离我吗?为什么要停水果?老先生说,没有绝对的好东西,都是相对的,对于热性体质来说,适当吃点水果,它是有好处的,可对于虚寒体质的人来说,水果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很多老人家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你给他买水果,他也不吃,不是他不想吃水果,而是一吃就不舒服,胀在胃肠里难受。这妇人一下明白了,凡事得分个寒热阴阳,不对你体质的营养再好,你吃了也受不来。就像虚冷之人吃附子它是大补,而实热之人吃进去,却如火上加油,很难受。随后老先生便给他抓几个草果仁,跟她说,你就把这拿回去,搞点酒煎了,饭后服下。这妇人回去后,只吃了两次肚中胀满就消失。小指月说,爷爷,难道草果仁可以消化生冷瓜果积滞?老先生说,没错,李东垣提到,草果善温脾胃,消一切冷气膨胀,解酒*果积。小指月说,那可不可以用草豆蔻呢?老先生说,草果的气味更加辛温燥烈浓厚耐久,它燥湿温中之力,远远强于草豆蔻,所以顽固脾寒冷积,舌苔垢腻者,用之最宜。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仁斋直指方》曰,治脾痛胀满:草果仁二个。酒煎服之。达原饮主舌苔垢腻如积粉爷爷说,指月你想看看草果是如何消化冷积垢腻的吗?小指月说,当然想了,可是我又没有冷积垢腻,怎么能够以身试药呢?老先生说,很简单啊,现在花生也收成了,我们去搞些花生来,平时你吃一把花生就腻了,我们试试,搞些草果跟花生一起煮,看看吃后腻不腻。这样爷孙俩说干就干,立马搞来新鲜的花生带壳,然后丢些草果放些盐进去,浸泡了几个小时后,便开始煮。等到香气大出,小指月便捞出花生跟爷爷坐在外面石凳上品了起来。隔着花生壳,这草果的香味居然可以钻进去,难怪古人说草果气猛而浊,能够迅速穿透阴湿浊垢。这花生都带着一股诱人的香味,嚼起来不觉得有丝毫的滞腻,越吃越想吃,也不觉得撑胀,原来花生的浊腻,一一被草果化去。连爷爷平时比较少吃花生的,也多吃了几个。爷爷说,指月啊,你看这草果能够成为一些事物的配料,它除了消食开胃往外,还能够把食物的滞腻之气化掉,让身体容易消受。所以伴有顽湿垢腻,阻滞不去,纠缠不已,草果用之无不应收而愈。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古人说草果是脾胃寒湿冷积主药。老先生说,你怎么知道病人脾胃有寒湿冷积呢?小指月说,看他舌头咯,如果舌根部厚腻,色白如积雪,怎么刮都刮不干净,说明寒湿冷积特别重。老先生点头说,没错,舌苔垢腻如积粉,这种情况叫邪伏膜原,也可以是湿邪伏在胃肠深处。你从他舌头那么厚的白腻苔,就可以知道他胃肠究竟有多重的堵塞。小指月说,达原饮里头有草果是不是专治疗这种顽湿内伏,舌苔垢腻如积粉的?老先生点点头说,现在有不少人居处于低湿之地,又暴饮暴食,身上佷容易停留各种食物残渣跟湿浊,它们相互包裹,沤在那里,就容易发热,所以很多娃子一发起热来,怎么消炎都退不了。小指月说,我知道爷爷,这种热是自湿来的,湿郁发热,消炎清热,只能治其标,你消炎之药没法把湿浊消了。老先生点点头说,就像田里沤肥,腐烂草木,在水湿田里,一沤就会发酵发热,你只除其热,不解除其湿,这热永远清不完。有个病人发烧反复不退,都快一个月了,每次一烧,就吃发汗的西药,退了后第二天又烧,这样人一天比一天消瘦,黑眼眶一天比一天重,睡觉一天比一天不好,到后来吃饭都吃不下。老先生一看他舌苔垢腻如积粉,便说,指月,他这是寒湿顽湿内伏,非用雷霆手段猛烈的芳香辟浊之物来搜刮剔除不可。小指月说,是不是达原饮啊?老先生点点头。这病人吃第一剂达原饮,发热就退了,吃完三剂,连垢腻的舌苔,以前老用牙刷刷都刷不干净,现在居然自动都消退掉了。以前吃东西都尝不出味道来,现在垢腻舌苔一退掉,吃东西都想多了。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瘟疫论》曰,达原饮,治瘟疫初起,先憎寒而后发热,日后但热而无憎寒,初起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哺益甚,头身疼痛: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芩一钱,甘草五分。用水一钟,煎八分,午后温服。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倪师中医观——倪海厦经典医案合集(一)
张至顺道长传授八部金刚功和八部长寿功(完整教学版)
终南山老道医——张至顺
李杲老师-脑场生命意识健生法指导音乐
郝万山经方故事:小建中汤的饴糖(附本人制作饴糖全过程)
《了凡四训》——重德立命,运随己生,一本能改变命运的奇书
胡希恕经方故事十四则(经典收藏)
邱慧芳:最新24式太极拳教学(零基础学习全集)
把这个穴位灸透了,可祛除一身之疾!
中医泰斗也在练的养生法,床上八段锦(附视频演示,建议收藏!)
邓中甲——《方剂学》讲解合集(全82集收藏版)十种健脾胃的中成药,该如何选用呢?全阳为仙,全阴为*,半阴半阳为人,最全的养生法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