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在炎热的夏季,每日涂抹防晒霜的你,是否再次陷入了痘痘的困扰?当在各类评测视频中瞥见醒目的“致痘成分”四字,是否会产生疑虑,甚至瞬间有扔掉防晒霜的冲动?
其实对于患有痘痘、玫瑰痤疮等皮肤问题的的人而言,若采取不当的防晒措施,其导致的肌肤问题将更为严重。相比晒黑、晒老更多皮肤问题,未经“实锤”的致痘成分和可能性非常轻微的闷痘情况,好好涂防晒霜才是保护皮肤的正确之路。
?“致痘成分”真的诱发痤疮吗?
所谓的“致痘成分”常见于各种彩妆产品、护肤品。它们主要是各种饱和脂肪酸(醇)及人工合成的酯类,如可可脂、羊毛脂酸、肉豆蔻酸、硬脂醇、鲸蜡醇乙酸酯、棕榈酸异丙酯等。这些成分在防晒剂中十分常见,一般是用作柔润剂或乳化剂。然而,它们真的会诱发痤疮吗?需要进一步探讨。
“致痘成分”这个标签是怎么来的?我们目前对各类化妆品原料致痤疮性的评估都是基于两种经典的测试模型:兔耳测试、人体斑贴试验。名字听着有点复杂,但其方法却真是简单粗暴——将纯原料(浓度%)直接涂抹于皮肤,然后根据其诱发痤疮的严重度分等级。
然而,在讨论这些成分的致痤疮性时,必须考虑剂量因素。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实际上,没有人会真的把高浓度油脂性原料糊上脸;此外,即使在护肤品中添加这些成分,其添加量一般不超过10%~15%,这与纯原料差远着呢。因此,在实际产品中,并没有哪一种成分的致痤疮性是被“实锤”过的。
防晒产品本就自带“闷痘”属性
纵然避开了所有的可能导致致痘成分,并且天天涂防晒霜,长痘了,是不是就跟防晒霜有关呢?这就要聊聊防晒产品本身的工艺特性。
一款性能优越的广谱防晒霜常需复配多种防晒成分。为了使物理特性各异的成分能溶于同一体系且分布均匀,避免水油分离或粉末沉底,研发者们都可谓绞尽了脑汁。例如,针对水溶性差的化学防晒剂,会采用繁复的乳化稳定体系;而针对固态的物理防晒剂,则会采用纳米级的制备工艺。最终成品里各成分都成了极细的液滴或颗粒,从而在皮肤表面均匀分布。
涂了防晒霜不可立刻出门,因为防晒霜在涂抹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形成有效的保护膜。当防晒霜上脸后,挥发性成分和水分会较快蒸发,而剩余的成分会与皮脂融合并形成接近固态的膜体。从可流动向不可流动转变,形成完整膜体的关键正是要尽可能降低其中脂质的流动性,以确保形成完整的膜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的产品常会添加粘合剂与成膜剂。
足量的防晒霜被推开后能填平细小皮肤纹理,同时也会装填毛囊开口,从而达到弱化毛孔的视觉效果。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良好的成膜性能可能加重皮脂排泄的困难,从而引发痘痘问题。所以,防晒霜的“闷痘”属性,也许更多与这些成膜剂、饱和脂肪酸(醇)以及人工合成的酯类相关。
那该如何是好?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权衡利弊。虽然防晒霜可能会引发痘痘,但严格防晒是痤疮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即使有可能闷痘,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该涂防晒还得涂。只是要有点讲究。关于如何避免防晒霜引起的痘痘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期的推文中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