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麻*与桂枝
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麻*发汗力强,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
桂枝发汗力弱,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
2、荆芥与防风
相同点:皆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
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用于疮疡兼有表证和吐衄下血。
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3、紫苏和生姜
相同点:均有解表散寒、止呕之功,解鱼蟹*,可用于风寒感冒、呕吐、鱼蟹中*。
不同点:紫苏长于行气宽中,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
生姜能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治中焦虚寒引起的冷痛、呕吐、肺寒咳嗽,另可解生半夏、生南星之*。
4、薄荷、牛蒡子与蝉蜕
相同点:三药均可疏散风热,透疹,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麻疹不透,风疹瘙痒,咽喉肿痛等。
不同点:薄荷长于宣散表邪,且还可清利头目,利咽喉,疏肝行气,用于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肝郁胁痛等;
牛蒡子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对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咯痰不利者尤为适宜;
蝉蜕长于疏散肺经风热,宣肺利咽,开音疗哑,还可明目退翳,息风止痉,治疗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及小儿夜啼不安。
5、桑叶与菊花
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治疗疮疡肿*。
6、柴胡、葛根与升麻
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治疗阳*发斑、胃火牙痛等。
7、石膏与知母
相同点均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等;
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阴虚证。
8、芦根与天花粉
相同点:均为清热泻火药,均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的作用,用于热病烦渴,消渴,肺热咳嗽等证。
不同点:芦根还能止呕、利尿,用于胃热呕逆,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
9、*芩、*连、*柏
相同点: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用于湿热引起的*疸、泻痢、淋证、湿疹湿疮,三焦热盛引起的高热、烦躁、痈肿疮*等。
同中之异:*芩善清上焦热,*连善清心经热和中焦热,*柏善清下焦热。
不同点:*连与*芩又同能凉血,治疗血热妄行证,其中*芩尚可安胎,治疗热扰胎元之胎动不安;*柏又能泻火除蒸,治疗肾阴虚、相火妄动之遗精、骨蒸发热、盗汗等。
10、金银花与连翘
相同点:均能清热解*、疏散风热,用于热*疮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
同中之异:金银花凉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
不同点: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血痢;
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
11、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相同点:三药同出一源,均能清热解*、凉血消斑、利咽消肿,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高热神昏、发斑发疹,以及火*诸证如痈肿疮*、丹*等。
不同点:①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多治斑疹吐衄;②板蓝根长于利咽,善治大头瘟、痄腮,咽喉肿痛;③青黛兼能清泄肝火,治疗肝热生风、小儿惊痫以及肝火犯肺之咳痰咯血。
12、生地与玄参
相同点:
不同点:
13、丹皮与赤芍
相同点: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病热入营血之吐血衄血、发斑发疹,血行瘀阻之痛经、闭经、胸痹绞痛、肢体麻木、关节痹痛、跌打损伤。
同中之异:清热凉血,牡丹皮优于赤芍;活血化瘀,赤芍优于牡丹皮。
不同点:牡丹皮清热凉血而不留瘀,且能透发阴分伏热,治疗阴虚无汗之骨蒸发热;赤芍又常于泻肝火。
14、丹皮与地骨皮
相同点:均能清热凉血,退虚热,均可治血热吐衄、阴虚发热证。前人虽有“丹皮治无汗骨蒸,地骨皮治有汗骨蒸”之说,但对阴虚发热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并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丹皮长于清热凉血,常用治热人营血证,又能活血化瘀,用于多种瘀血证以及肠痈、痈疡肿*等证;
地骨皮则长于清退虚热,多用于虚热证,并能清泻肺热,可用于肺热咳嗽,以及内热消渴证。
15、大*与芒硝
相同点:均能泻热通便,外用清热消肿,治疗肠燥便秘,疮疡肿*。
不同点:大*泻下力强,为治热结便秘主药;善于泻火,并能止血解*、活血祛瘀、清利湿热,用于治疗湿病热*、血热出血、瘀血、*疸、淋证等。
芒硝长于软坚泻下,善除燥尿坚结,外用治咽喉肿痛、疮疡目赤等。
16、独活与羌活
相同点: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挟湿者。
不同点:独活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羌活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17、独活与威灵仙
相同点:均能祛风湿,止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
不同点:独活还具有解表功效,治疗风寒湿表证;还治少阴头痛;
威灵仙可消骨鲠,治疗骨鲠咽喉。
18、秦艽与防己
相同点:均具有祛风湿,止痹痛作用,治风湿痹证寒热均可。
不同点:秦艽还可通经络,退虚热,清湿热,用治中风不遂;骨蒸潮热,疳积发热;湿热*疸。
防已还可利水消肿,用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
19、五加皮与桑寄生
相同点:均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作用,用于风湿痹证,筋骨痿软。
不同点:五加皮有温补之效,用于小儿行迟,体虚乏力;又可利水,用于水肿,脚气。
桑寄生还能固冲任、安胎,用于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
20、苍术与厚朴
相同点:均可燥湿,用于湿阻中焦证。
不同点:苍术为健脾燥湿要药,并可祛风湿,散表邪和明目,可治风湿痹证、表证夹湿及夜盲症。
厚朴为消除湿滞痞满要药。可治痰饮咳喘;腹胀,便秘,食积等,既能除无形之满,如气滞胸满、腹满;又能除有形之满,如食积、便秘等。
21、砂仁、白豆蔻
相同点:均善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虚气滞证。
不同点: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
白豆蔻则多用于湿温初起。
22、茯苓与薏苡仁
相同点:均能利水消肿,健脾渗湿,用治水湿内停诸证及脾虚证。
不同点: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湿热,并能除痹、消肿排脓,还可治疗风湿痹证,以及肺痈、肠痈等。
茯苓性平,补益心脾,宁心安神。
23、车前子与滑石
相同点:均可利尿通淋,用于湿热下注膀胱之小便淋漓不畅。
不同点:车前子还可渗湿止泻,明目、祛痰,用于暑湿泻泄,目赤肿痛,目视昏花等。
滑石清热解暑、收湿敛疮,可用于暑热烦渴、湿温初起,湿疮、湿疹、痱子等。
24、干姜和生姜
相同点:均能温中散寒,温肺止咳,同治胃寒呕吐、冷痛及肺寒咳喘。
相同之异点:干姜温里散寒力强,偏于温肺散寒而化饮。
生姜长于温胃止呕,尤善治胃寒呕吐。
不同点:干姜能回阳通脉,治疗亡阳证。生姜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
25、附子与肉桂
相同点: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
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
26、附子和干姜
相同点:均能温肺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脾胃有寒泻泄。
不同点:附子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及风寒湿痹证。
干姜回阳救逆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伏肺证。
27、陈皮与青皮
相同点:均能行气消滞,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不同点:陈皮性较平和,主理脾肺气滞,并能燥湿化痰,主要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及湿痰、寒痰壅肺之咳嗽、胸闷等证;
青皮善于疏肝破气,常用于肝气郁结、食积气滞及癥瘕积聚等证。
28、木香、香附、乌药
相同点:均能行气止痛,可治气滞腹痛。
不同点:木香善行脾胃、大肠气滞,兼消食健胃,可用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痢疾里急后重等证;
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多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证;
乌药长于散寒止痛、温肾,多用于治寒凝气滞而致的胸胁脘腹诸痛、寒疝腹痛以及肾阳不足而致的小便频数与遗尿。
29、小蓟与大蓟
相同点: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消痈,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及热*疮痈。
不同点:小蓟又兼利尿通淋,故尤善治尿血、血淋。
大蓟又兼散瘀,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特别是吐血、咯血及崩漏。
30、白茅根和芦根
相同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
不同点: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
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31、三七、茜草与蒲*
相同点:均能止血,又能化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治疗各种瘀血阻滞之出血证。
不同点:三七:止血之主药,伤科之要药。用于各种出血证、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茜草:长于凉血化瘀止血,通经,用于血热夹瘀的吐血、衄血及崩漏等出血证;血滞经闭、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等。
蒲*:长于止血,治疗各种内外出血证。化瘀而治瘀血所致心腹疼痛,产后腹痛及痛经等。利尿而治血淋涩痛。
32、郁金与姜*
相同点:均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证。
不同点:郁金苦寒,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利胆通*,清心解郁,用于湿热*疸,热病神昏。
姜*温散,祛瘀力强,以治寒凝气滞血瘀之证,并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33、川芎与丹参
相同点:均能活血祛瘀,用于各种血瘀证。
不同点:川芎通达气血,为“血中气药”。用于血瘀气滞的诸痛证。能祛风止痛,善上行头目,为头痛、风湿痹痛要药。
丹参寒凉,行气力强且凉血,治血热瘀滞之证,又能除烦安神,治热扰心神之失眠。
34、红花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活血祛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桃仁:破瘀生新为长适用于下焦瘀血,且寒热均可;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可治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红花:祛瘀力弱,长于通利血脉,常用于血脉瘀滞之证,又有活血化滞消斑作用,用治斑疹色暗等。
35、半夏与天南星
相同点:均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主治湿痰、寒痰证;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疮疡肿*以及*蛇咬伤。
不同点:半夏善治脏腑湿痰,并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多种痰湿证、呕吐,以及痞证、结胸等病证;
天南星则善治经络之风痰,并能祛风止痉,多用治风痰眩晕、中风、癫痫以及破伤风等病证。
36、川贝母与浙贝母
相同点:均能清热化痰、散结,用于治疗热痰以及瘰疬瘿瘤等。
不同点:川贝母微寒,味甘质润,长于润肺,故多用于治疗燥痰,咳嗽痰少以及肺燥干咳和肺虚久咳;
浙贝母苦寒,长于清热,性偏于泄,故多用于治疗热痰之咳嗽痰*黏稠,以及肺热咳嗽和风热咳嗽。清热散结之功两者均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37、苦杏仁与紫苏子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长于宣肺,多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气喘;
紫苏子润降,长于降气兼能化痰,故适用于痰壅气逆之咳嗽气喘。
38、苦杏仁与桃仁
相同点:均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
不同点:苦杏仁二者作用均较强,桃仁稍弱;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可用于治疗瘀血诸痛及妇女经闭。
39、葶苈子与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痰热喘咳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点: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涎水气,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可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40、朱砂与磁石
相同点:均有镇心潜阳安神之功。用于治疗心神不宁、惊悸怔忡、烦躁、惊厥抽搐等。
不同点:朱砂还用于疮疡肿*,瘴疟诸证;朱砂内服或外用均有清热姐*的功效。
磁石尚用于肝肾亏虚,目暗耳聋;肾虚喘促等证。
41、酸枣仁与柏子仁
相同点: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点: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42、石决明与决明子
相同点: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皆可治疗目赤肿痛、翳障偏热者。
不同点: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用于头晕目眩。
决明子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结便秘或肠燥便秘证。
43.牡蛎与龙骨
相同点: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证。
不同点:牡蛎平肝潜阳功效为优,又有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之功;
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又可收湿敛疮。
44、天麻与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可清热,则长于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
45、僵蚕、全蝎、蜈蚣
相同点: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散结,用于疮痈肿*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蛇虫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散结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痒疹等。
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46、麝香、冰片,
相同点:均辛香走窜,均善开窍醒神,治闭证神昏,常相须为用治闭证。
不同点:麝香性温,开窍通闭力强,为开窍醒神要药,闭证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麝香入血分善于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既治血瘀经闭癥瘕、心腹暴痛,又治跌打瘀肿、疮疡、风湿顽痹,还能催产下胎,治胎死腹中、胞衣不下;
冰片性微寒,为凉开之品,开窍力较麝香为逊,主治热闭神昏,兼治寒闭。还有清热解*、消肿止痛功效,外用治疮疡,初期者能消散清热,已溃者能防腐生肌,还可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耳道流脓等证。
47、人参与*参
相同点:均能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均可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微及气虚血虚者。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人参还能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证等。
*参补脾肺之气及生津、养血、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参治疗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参代之。但*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48、人参与*芪
相同点:均为补气要药,同用可增强补气之效。
不同点:人参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并能补心、肺、脾气,以及能安神增智,为治内伤气虚第一要药。
*芪以补脾肺之气为主,并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生肌、利尿消肿,可用于相应气虚的多种病证。
49、*芪与白术
相同点:均能补气、利水、止汗。
同中之异:*芪补脾肺之气,白术主要补脾气;*芪长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诸证,白术长于治疗脾虚失运、水湿痰饮内停诸证;*芪补气利水,白术补气燥湿。
不同点:*芪能托*、生血、通络。
白术能补气安胎。
50、白术与苍术
相同点: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可治脾失健运、湿浊中阻证。
不同点: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可用于气虚自汗、气虚胎动不安。
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证及夜盲证。
51、杜仲与续断
相同点:均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肾虚腰痛脚弱、筋骨无力、胎动不安。
不同点:杜仲以补肝肾为重,且可安胎降压,故治肝肾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软、胎动不安、高血压等;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不及杜仲。但能行血通脉、续筋骨为重,为补而不滞之品,又是治跌扑损伤,骨折肿痛,崩漏等常用药。
52、当归与熟地*
相同点: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
不同点:当归补血行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调经要药,可用于血虚血寒诸证,以及风湿痹痛、痈疽疮疡、且能润肠通便,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诸证。
熟地*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可治疗肝肾精血亏损诸证。
53、生地*与熟地*
相同点:生地*与熟地*均能养阴滋阴,可用于治疗阴虚证。
不同点:生地*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长于治疗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诸证,其滋阴力不及熟地*。
熟地*甘温,功专补血滋阴而益精髓。长于治血虚证及肝肾亏损诸证。
54、白芍与赤芍:
相同点: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
不同点:在功能上,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55、麦冬与天冬
相同点:两者药性均为清热生津滋阴之品,同具养肺阴、润肠通便之功,同治肺燥痰粘、劳嗽咯血、内热消渴及阴损肠燥便秘,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
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56、龟甲与鳖甲
相同点:均能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皆能用治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两者相须配伍,效用倍增。
不同点:龟甲又能补肾健骨、养血补心,凡阴血亏虚所致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诸症为良品。
鳖甲长于于退虚热、软坚散结,常用于癥瘕积聚、肝脾肿大、闭经等证。
57、五味子与乌梅
相同点: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渴。
不同点: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
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治胬肉外突等。
58、肉豆蔻与白豆蔻
相同点: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不同点: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
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59、莲子与芡实
相同点: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
不同点:莲子又能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
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60、南沙参与北沙参
相同点;均有清肺养阴、益胃生津的作用,均可用于肺热阴虚引起的燥咳或劳嗽咯血及热病伤津、舌干口渴,食欲不振。
不同点: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推荐相关书籍: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更多独家的中医秘术,扫描保存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