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豆蔻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之 [复制链接]

1#

主讲:尹周安老师

整理者:胡美洁*雅茹方乐瑶

审核:刘倩黎柳

图文编辑:韩潇

责任编辑:张凌瑶

前言

《从方剂到临床》团队的同学,以及全国的中西医同道,大家晚上好!今天是年2月7日,我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的尹周安老师,今天是我们《新型冠状病*肺炎常用经方解读》的第三讲,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方剂是吴又可的“达原饮”。

吴又可是明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写的著作叫做《温疫论》。在《温疫论》当中,他首次提出了温疫的病因是“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与我们现在传染病学当中的细菌病*的这种概念极为的相似。

在《温疫论》当中,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方剂,就是达原饮,也是他论述温疫邪伏膜原主打方剂。这次新型冠状病*肺炎指南当中主推的方剂,所以今天我们来重点介绍这首方。

达原饮

组成及功效主治

这首方是由槟榔二钱、厚朴一钱、草果仁五分、知母一钱、芍药一钱、*芩一钱、甘草五分这些药物所组成。

在药物组成上面,该方比较的简洁,但用量偏轻,我们现在临床应用的时候一般会把剂量稍微加重。这首方具有开达膜原,避秽化浊之功效,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之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导致这种邪伏膜原的机理是什么呢?邪伏膜原又有哪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呢?接下来,我将给大家来重点地探讨这两方面的内容。

病机分析

邪伏膜原之证形成的机理:古人讲主要的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邪气从口鼻而入以后最终内归脾胃,到达膜原。人体的正气没有及时地把这种邪气清除于体外,邪气就潜伏在人体膜原的位置。至于膜原具体是指哪一个部位,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论述,但是比较一致的观点就是都是胸膈之下,其实中医称之为膜腠三焦,在半表半里,属于三焦所管辖的范畴。

从三焦论达原饮症候表现:湿热疫*之邪伏于膜原。膜原是属于三焦少阳系统,所以气郁以后就会出现憎寒,头痛身痛;气郁以后就可以出现化热,就会出现口干口苦,发热如疟,舌下偏红;津停以后就形成了痰湿湿浊阻滞,困阻在胸膈膜原就会导致胸腹满闷,呕恶以及积粉苔。

具体的临床特征,我把它概括为以下的四个方面:

临床特征

①寒热表现:首先我们来看该病之寒热。达原饮主治病证首先属于温病范畴,温病必定有寒热之表现。初起的时候,有“憎寒而后发热,继而但热而无憎寒也”。这和我们方剂学教材上面讲的“憎寒发热”的论述还是有所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去读原著,原著当中的描述是初起的时候以怕冷为主症,而后面才开始出现发热。因为什么呢?恶寒就是卫气不达肌表,气郁在三焦里面,气不达肌表就出现憎寒,伴有头痛身痛等“类表证”;继而郁而化热,就会出现口干口苦,出现舌红,出现全身的发热,不一定伴有明显的憎寒。这种寒热表现,类似疟疾的“往来寒热”,所以我们古人也经常用这首处方来治疗疟疾。

②类表证候:类表证就是“头痛身痛,全身酸痛,莫可名状。”这个时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伤寒表证”,吴又可在论述达原饮的时候,他讲不可认为该病之“类表证”误解为“伤寒表证”,更加不能用麻桂之类强行去发其汗,汗之则徒伤其表,热亦不减。

也就是说温疫它有一些类似我们讲的太阳表证的症候,我们不能够单纯地当作伤寒的表证去进行处理,不能用麻*桂枝去强行发其汗。我们现在临床上,比如说这种流感样的表现,头痛身痛,肌肉酸痛这些症状,一般来讲都用麻桂去发其汗。

③类里证候:主要表现为胸痞满闷,腹胀呕恶。初看像一个阳明腑实证,甚至大便不解,或者是大便数日未行。此时不可单纯地用大*芒硝去攻伐。

④积粉苔:温病重舌,达原饮的典型舌象是积粉苔。这种积粉苔特点就是整个满布的舌苔是色白如雪如粉,覆盖在整个舌体之上,看不到舌体的颜色。但是舌头卷起来时,或者是从侧边去进行望诊的时候,你会发现舌下是红的。

(从方剂到临床团队杨乐绘)

舌苔白厚而腻如积粉,这是提示湿邪偏重,而舌下舌质偏红,这是说明热邪伏于里。所以舌红积粉苔提示邪伏膜原,是邪伏膜原的一个标志。我们在临床上面,有经验的医家见到积粉苔,那么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为达原饮,因此积粉苔是达原饮的临床辨证眼目,也是我们临床“独处察奸”的一个最关键的地方。

这就是尹老师对于达原饮的主治病症做的阐述。

方剂解读

接下来我们讲解这首方的方解。这首方所主治的病证是温疫之邪,邪伏膜原之证,我们将从伏于膜原之疫*之邪入手,兼顾解除少阳的气郁和津停这个病机来进行解读。

①草果配*芩:本方首先用草果和*芩来宣达膜原之伏邪,草果具有芳香避秽、行气化浊之功效,是湿浊疫病专药。其实具有芳香避秽、行气化浊功效的中药不仅仅是草果,还有苍术、白蔻仁、砂仁、肉豆蔻等。同学们可以发现,这些药物性味上非常相似,只是芳香化浊避秽功效的轻重不同罢了。这次新型冠状病*流行,很多中医医家都推荐用中药制作的香囊来预防疫病,多采用苍术、草果、藿香以及菖蒲等这类的药物来制作,这些中药大多具有芳香化浊避秽、行气理气、透邪之功效。

总之,草果在该方中类似仲景小柴胡汤中之柴胡,俞根初蒿芩清胆汤中用“青蒿”,都是和解少阳,透邪外出的配伍。

②*芩汤:本方配伍*芩汤(*芩、芍药、甘草)乃清解少阳之郁热,这是取张仲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之意,清解少阳胆腑郁热。*芩主入少阳肝胆之经,擅长清解少阳之郁热;芍药配甘草,能够缓解少阳肝胆筋膜之挛急。

少阳气郁以后化热,容易往阳明传变,为了防止这种少阳化热往阳明进行传变,所以吴又可在本方中配伍了知母,知母独清阳明之热。后世吴鞠通在《温病条辨》里面讲到“草果温太阴独胜之寒,知母泻阳明独胜之热”,热甚者,还可以加石膏,即成白虎汤之格局。

③槟榔配厚朴:本方中配伍槟榔,槟榔能解除“气郁津停”的状态,能消能破。槟榔能消痰癖,能破滞气。大家都知道四磨汤、木香槟榔丸等这些方当中都用到了槟榔,槟榔能够下气除满导滞,行水祛湿,而且古人认为槟榔具有“推墙倒壁”之功,无坚不破。大家如果对槟榔比较熟悉的话,你会发现这个药物比较坚硬,我们称之为“花槟榔”,槟榔坚硬如石,具有破气之功,能够消积导滞。吴又可认为这种湿热疫*之邪潜伏在半表半里膜原之地,必须用槟榔、厚朴这些药物才能够直达膜原之地,才能够驱除湿热伏邪。

本方配伍厚朴,取其下气除满,燥湿消痞之功。吴又可把草果、槟榔和厚朴看作是达原饮的三味最主要的药物,这首处方重在透达膜原之湿热疫*之邪。他的这种配伍其实和大柴胡汤及蒿芩清胆汤有相似的地方,有兴趣的同学以及同行,你们可以去做一个对比。

配伍特点

讲完这首方的方解之后,我们再来谈这个方的配伍特点。也就是我们前面总结:①它能够透达膜原之疫*邪气;②同时能够行气化湿,理气清热化浊,它是清热的药物和行气化浊的药物配伍在一起。

往期回顾:

新型冠状病*肺炎常用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之“三仁汤”(上)

新型冠状病*肺炎常用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之“三仁汤”(下)

新型冠状病*肺炎常用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之“甘露消*丹”(上)

新型冠状病*肺炎常用名方解读与临床应用之“甘露消*丹”(下)

医案丨达原饮治愈邪伏膜原导致的发热案例。。。

从方剂到临床团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