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白癜风动心(0票)
新华沈阳1月23日电( 王炳坤、陈光明)“除夕夜里公交停运,出租车多半也收工了,我临近半夜才下火车,怎么回家呢?”坐在上海开往辽宁丹东的K189次列车上,外出打工的鞍山人*晓冬仰望沿途不时闪现的礼花,归心似箭。可下车后火车站离家还有十几公里,如何尽快回家团圆,让他一筹莫展。 22日晚上10时下车,火车站广场上空荡荡的。只有出站口门前停放的两辆警车——除夕便民服务车,让*晓冬眼前一亮。民警上前询问要不要乘车,*晓东等不及回答,就拉开门钻进了温暖的车厢,一颗悬着的心可算落地了。 按照东北民俗,只有在除夕夜零点前赶到家,才算是过上了团圆年。鞍山火车站派出所从1991年起,就在每年的除夕夜义务接送迟归旅客回家团聚,今年已是第22年了。 从除夕白天起,所里就开始精心准备:两台警车里外刷洗一新,张贴上“便民车”的标语,换上干净坐垫……忙里忙外的所长冯和平说,不仅要让旅客团圆,还要让他们享受到铁路的优质服务。 提起便民车,老民警韩兆生讲了一个故事。1990年除夕晚上11时多,一位身穿*装的小伙子急匆匆地来到派出所,说自己在外当兵3年多没有回家,今年他和母亲约定,春节一定回家团圆。那时所里还没有警车,就借给他一辆自行车急匆匆地蹬回家。这件事给大伙很大触动,所以第二年当所里有了第一台警车,当时唯一的司机韩兆生就愉快地承担起了这项任务。 这些年目睹了除夕夜变化的老韩说,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还没有出租车,很多旅客除夕夜下火车后只能留宿在候车室;如今各种车辆虽然多了,但除夕夜出租车价格比平时高好几倍,碰到路况不好的地方根本不去,对于困难群体而言,“便民车”还是很有用。而且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赶在除夕夜回家的远途旅客越来越多,所里“便民车”也从当初一辆增加到两辆。 采访间,途经的K189次列车进站了,老韩和几名同事发动好车辆,站在出站口前挨个问:“家里远不远?”“有没有人接?”几分钟后,两辆车已经坐满了14名旅客。在上海做海鲜生意的白先生已经是第3年坐“便民车”了,他说,像他一样,很多生意人都得卖完最后一批货才能回家,身上携带现金多,还是坐警车放心。在温州打工的女孩小朱第一次乘坐,她惊喜的同时连声道谢,认为这么晚有警察护送回家,安全。韩兆生问清每个人的住址,排列出最快路线,车辆轻快地启动了,在爆竹声中不紧不慢地行驶着。 每到一处,都有家人放鞭炮迎接,有的家人提前得知民警相送,特意端下来饺子请品尝。老韩婉言谢绝,开车赶往下一个目的地。他对说,旅客们一上车就跟家里不断,听他们急切的话语,就想早一点送他们到家。 挨个地址送下来,返程时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外面鞭炮齐鸣,礼花争相绽放,热闹中的“便民车”显得有些孤单。“每看到一个旅客回家团聚的喜悦,我就增添一分收获。”已经22年没有在家过除夕的韩兆生说,“我会一直送下去,直到退休由别的同事接班。”
有效对付焦虑的7个小窍门
官方态度:
中国当前推行的系列改革措施主要基于一种认识,即实现上述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提高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包括与美国合作和互相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