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麽治 http://m.39.net/pf/bdfyy/bdfal/白癜风怎麽治 http://m.39.net/pf/bdfyy/bdfal/杜牧被誉为“小杜”,唐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谓不重。
作为一个曾经的风流浪子,杜牧写了很多有关风月风流的诗篇。虽然内容是俗,但是诗人的格调却很高雅。尤其是一篇描写风月女子之美的诗篇,却赋予对方“清水出芙蓉”的姿态,让一切形容女子之美的词语都黯然失色。
且看: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这首诗的题目是《赠别二首·其一》,是杜牧写给与自己相好的一名歌女的赠别诗。其中第二句还引申出来一个成语,那就是今日众所周知的“豆蔻年华”。
这首古诗虽说是一首赠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情调。毕竟对方只是一名歌姬。诗人从颂赞对方美貌开始,逐步引出离别情谊,更为这首诗赋予复杂的情感。
开篇第一句,“娉娉袅袅十三余”,写明对方的婀娜身姿,写明对方的年龄,乃是豆蔻年华。写身姿写年龄,却不涉及姓名,也不说明其他任何,但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句则是直接比喻了,以豆蔻也比喻女子的神态,女子的美丽,女子的大好年华。二月初的豆蔻正是含苞待放之时,是其生长期当中最美时刻。以此来比喻十三四岁的少女,非常贴切。
前两句诗句都在写女子之美,却没有说什么“如花似玉”,更没有说什么“倾国倾城”,相比杜牧的新创的豆蔻比喻,其余的字词倒显得俗不可耐。
然而,这还不是终点。第三句写扬州之美,扬州向来是美女如云,在历史上都颇有盛名,所以诗人写出“春风十里扬州路”,一则点明当时扬州之繁荣,二则也在为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做出铺垫。
果不其然,铺垫的终极目的在于展现“卷上珠帘总不如”,意思是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这里诗人以“卷珠帘”寓意美女,在美女如云的扬州,把这些美女都“拉出来遛一遛”,却没有人能够与诗中女子相提并论!
极言该女子之美,所谓众星捧月,也不过如此。
古人夸赞女子之美的诗句有太多了。从诗经的“肤若凝脂”、“桃之夭夭”到屈原的香草美人,都有不少关于美丽女子的描写。也难怪,作为世间美丽的代言者,有不少的女子的确有倾国倾城之貌,动人心魄之姿,但若杜牧如此这般形容、夸赞、衬托女子之美还不落俗套的诗篇,恐怕少之又少。
尤其是这首诗,无一字涉及“美”,无一字涉及“女”,却能“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真乃绝世之作。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