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608119.html引言:辽代墓葬有着迥异于中原的特殊葬俗,而宣化张文藻墓中的“千年饭局”以及墙上题字,无不让人为之恍惚,仿佛经历了时空隧道,穿越千年。
01千年之饭局
当考古队员打开这座尘封千年古墓的时候,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墓壁上的壁画鲜艳如新,仿佛刚画上去没多长时间;而木桌上摆放着残剩的酒菜,则仿佛墓主人刚刚用膳、离席而去一般。
凝固的历史在刹那间展开,对辽代墓葬有过研究的学者认为,张文藻墓的独特之处在于:摆脱了棺室对于空间的自然分割,从而将不同的功能和界域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它的象征意义——向逝去的墓主进献酒食!
而当目光聚焦在餐桌上时,很多食物却让人颇感意外:黄釉魁中30枚板栗浸入水中,却依然粒粒饱满、颗颗油亮;而一个绿釉的鸡腿瓶中,口部以石灰封闭,考古人员摇晃出枣红色的液体,初闻一阵香味,后来经过化验,发现竟然是葡萄酒!
值得一提的是,墓主张文藻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在这些食物基本上都是素果素酒(香梨、葡萄、红枣、胡桃),此外还有南洋产的肉豆蔻,那么,张文藻摆下这一桌酒席意欲何为,难道真的是在等盗墓贼的光顾?
这个问题的确很有趣,而另一座古墓留在墙上的朱砂文字,或许能够为我们解开这个疑惑。
02虔诚的信仰
“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这句来自山西高平五代十国古墓中的诗句,几乎成了张文藻墓的最佳写照。一般来说,古人在去世后封闭墓葬后,总是希望不被打扰,甚至还发出恶毒的诅咒,比如李静训石棺上的“开者即死”。
那么,为何张文藻会显得如此超脱?他刻意留下的一桌酒席,仿佛在告诉后来之人:
“凡是后世进入我的陵墓之人,尽可阅墓中之物,参吾一生,凡是前来之人,皆是我的朋友,应该以酒食相待。”
从某种角度上讲,这或许与他坚定的信仰有很大关系,因为在古代极为重视肉体、多进行土葬的文化传统中,他却采用了“火化遗体”以及“以草为骨”着衣冠模拟真容的独特方式,这正是佛教“荼毗礼”的表现方式。
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木棺四面和盖顶均书写上墨书的佛经,分梵文和汉文两种,有为超生之目的的陀罗尼经咒,也有为祈福之用的般若布波罗密多心经,凡此种种足以见其信仰之虔诚。
可能也正是因为皈依了佛教,张文藻才能如此豁达与超脱:今生已然逝去,但未来仍旧可期,陌生的来客啊,欢迎你来与我把酒言欢!